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很多人认为褚时健的成功是靠政策和垄断,尤其是在他重新出山种橙子之前,这种看法很流行。其实,他痛恨垄断,因为有垄断就必然有管制,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突破那些管制设置的障碍。他是一个市场的信徒,需要通过竞争来展现他的才干,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以管理取胜的企业家,甚至可能是这一代企业家中最为卓越的一个。
制胜的“三驾马车”
最新没计制度:定员定额+计件工资
效益优先的两个拳头
拿回人事权
再“动”薪酬
管理的中枢:“牵住牛鼻子”
接班人插曲
制胜的“三驾马车”
在引进设备、开辟“第一车间”的同时,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启动了内部管理的革命。后来他总结,他在玉溪卷烟厂的制胜法宝就是这三件:引进设备加两场革命——“第一车间”的原料革命和管理革命。三件武器只要握有一件,就能成就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褚时健同时握有三件,它们把褚时健推向了卓越,使他步入伟大企业家的行列。
如果说引进设备和“第一车间”的原料革命体现了褚时健的战略眼光,那么,他对内部管理的革命则完全展现了他驾驭一个现代企业的才能。
很多人认为褚时健的成功是靠政策和垄断,尤其是在他重新出山种橙子之前,这种看法很流行。其实,他痛恨垄断,因为有垄断就必然有管制,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突破那些管制设置的障碍。他是一个市场的信徒,需要通过竞争来展现他的才干,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以管理取胜的企业家,甚至可能是这一代企业家中最为卓越的一个。
重新设计制度:定员定额+计件工资
如何发挥人的积极性,是褚时健管理企业的核心,他所有的管理办法,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
他说:“当我们的原料问题解决了、设备问题解决了,要想把设备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就要靠员工的积极性,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关键是利益分配。”
他的分配原则就是“利益平衡”,而他总能找到一种非常好的激励机制,来对应每一个利益参与者的责任,这是他特有的才能。早在1982年,褚时健就在玉溪卷烟厂实行“单箱卷烟工资含量包干”的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大锅饭”制度。这个改革运转非常有效。1985年,一家管理杂志评选了当年全中国工作效率最高的200家工业企业,玉溪卷烟厂位列这200家企业之首,它的实物劳动生产率是全中国最高的,比任何一家私人企业都要高。
到了1985、1986年,随着全新设备的引进和“第一车间”的实施,烟厂没有办法再进行单机计件了。这时,褚时健认为有必要在薪资计算上再进一步,重新设计管理制度。
很多人把褚时健的管理归类为“计件工资”,其实它远比一般的“计件”复杂得多。在一个现代化的工厂进行“计件”是非常困难的,不过,它和“计件工资”的思想是一致的,就是用效率工资取代计时工资。在没有更好的名字的情况下,也可以把它归为“计件工资”。
关于工资收入,褚时健抓住两个关键点:和产量挂钩、和质量挂钩。在质量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按生产的数量计酬,如果质量达不到要求就扣钱。他要彻底打破“大锅饭”,按多劳多得来计酬?
此外,他们通过召开职代会确定了一个总的原则:工资总量比计件之前要升高。这得到了职工们热烈的支持。
但有个问题是,在生产流水线上如何进行计件呢?比如一个车间数百人,而机器也不是一人一台,从技术角度看,计件有很多麻烦。褚时健采取的办法是由劳动科来定员定额。一台机器到底由几个人来操作最合理?为了找到答案,他要求劳动部门和厂里的管理人员到每个岗位上去了解需要多少道工序、多少人才能把这台机器运转得好。有的岗位定员困难较大,劳动部门的人亲自穿上工作服,一起参加三天劳动,然后再来定员定额。
褚时健认为,要实现有效管理,必须制定公平的规则,他们在定员定额上花了很大的工夫。有的岗位拿不准,褚时健要求劳动科科长反复重来,若干次以后,他说:“对了,这个公平了,反映现实了。”他总是说:“你要公平,他才积极。处罚他了,他也心服口服。你乱挂些数字在那里,完不成就要处罚,他不会服气的。工资多拿了,其他人又不服气他,别的工种也不服气。”他们一处一处地摸底,很多岗位都是重复了三四次才定下来的。
在定员定额后,每个机台都有了一个号码,从后面就可以识别是哪个机台的产出,单独给操作员记下准确的数字。这么做的效果非常明显,过去四个人操作一台卷接机,定员定额后,发现只要两个人就足够了。而制丝生产线的效率更是达到了最高,按德国豪尼公司原来的设计,正常情况能达到85%的效率,现在却达到了97%、98%,提高的效率的部分,自然就要对员工进行奖励。
在这样的制度激励下,员工自然会争分夺秒地争夺时间,迟到和早退的现象基本上都绝迹了。大多数人选择提前去上班,有的在上班时问前15分钟就等在那儿了,时间一到就开始计产量,如果迟到了产量就是别人的了。
褚时健回忆,从生活区到生产车间有一条八九米宽的马路,总是突然就冒出很多人来,提前赶来上班的人常常把它都挤满了。
有一伙同本人当时正在这儿调试机器,他们都说,在中国看了很多工厂,上班从来都是稀稀拉拉的,还从来没有在中国见过这样的上班阵势:都是抢着上班。
褚时健说:“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设备的潜力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了,所以我们的产量每年以10万箱、20万箱的速度增长,哗哗哗地上去了。”即使那些陈旧的“新中国”牌卷烟机,效率也提高了40%-50%,1987年,玉溪卷烟厂在卷烟产量、优质品产量、工业总产值、人均税利、单箱利润、全员产值劳动生产率、卷烟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最低平均单箱耗叶等八项指标上均创下了全国同行业第一,玉溪卷烟厂一直保持着高于同行业30%-50%的劳动生产率。在褚时健刚来玉溪卷烟厂的时候,2000多名工人每年不过生产30万箱烟,而随着改进设备和管理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到1996年的时候,不到4000人就完成了220多万箱,尤其是产量从1987年的90多万箱增加到1996年的228万箱,人数只有少量的增长。而几个同等设备的兄弟单位,7000多人才完成100万箱香烟的生产。
效益优先的两个拳头
计件工资制度使得玉溪卷烟厂的劳动生产率直线上升,但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由于每个人都在争产量,消耗变得无法控制了,消耗高,成本高。车间的烟丝、烟叶、烟枝丢得四处都是。
褚时健发现生产率的提高并不等于效益的提高,而他追求的应该是效益,是投入产出比。因此,他又设计了一种新的制度补充进来:还是以经济杠杆为手段,设立了一个奖励分配机制——节约奖。
他们定下了一个标准,也差不多是当时全国的行业标准,每一箱烟的消耗定为60公斤,以节约总价值的15%拿出来分给大家,消耗越少分得越多。
这是一项难度极大的管理实践,劳动科的职工一共设计了十几道工序,他们得把总的节约要求分到每个具体的岗位上。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不能完全分到岗位,难免会发生扯皮事件。有的职工反映说:“我白干了,因为前面那个消耗多,我即使消耗少,算账也算不到我头上。”于是,他们采取了更为具体的手段,每个岗位都定一个指标,用电子秤把每个岗位的消耗记录下来:进来多少,出去多少。数字一旦确定,每个岗位的消耗量也就一目了然了。于是地上掉的一缕烟丝都被工人们捡了起来。他们甚至给每一包烟都定下了指标,20支烟的标准是42克,在42克以下,烟支饱满、挺拔,那节省部分就记节约奖了。在每个车间,有七八个岗位涉及节约,节约下来的数额在月底迅速结算,每个人都有具体的记录,并形成奖金。
由于节约奖涉及太多复杂的细节,褚时健带领团队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才定下一个准确的规则。它的效果很快就体现出来了:他们从一箱消耗60公斤烟叶,一路直线下降,最后降至38公斤。当然,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应归功于设备的更新。
你好,我的老公大人 超猛帝后:绑个邪帝一统天下 末世孕妇难为 天玄神游记 大叔凶猛 饮冰 你与时光共倾城 偏执暴君的掌中娇重生了 长平道 重生之投资时代 看穿人最空洞 满级影后重生成小可怜 全职法师之天赋抽取系统 对他摇尾巴 被夺一切后她封神回归 殿下他是验尸官 女法医她靠玄学飒翻天 禁忌之秘 外卖侠,听我说谢谢你 领主大人何故谋反
...
关于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齐天穿越成为崇连坐馆,更是激活大亨系统。可齐天却发现,自己的手下居然全都是卧底。爆薛卓sir放心,我一定会找到齐天的犯罪证据。陈永仁齐天可是崇连坐馆,还能是清白的?拉菲哥找不到犯罪证据?难不成我还不会栽赃吗?阿力长官我要退出,天哥带我都快赚了三个亿了!志成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天哥什么也没做就成港圈教父了?方丽娟长官能不能不要再让我卧底了,再卧底我就要成大嫂了!其他势力听闻此话更是苦不堪言。蒋天生他什么也没做,那你告诉我洪兴是怎么垮的?骆驼这家伙一不走粉二不卖艺,怎么赚钱能力那么快?大D天哥说要让我当和联胜坐馆,你觉得我信邓伯还是信天哥?连浩龙大哥别打了,以后我们忠义信全听你的!...
老板不是人跑路,失业女朋友坐宝马车里‘哭’去了,失恋口袋里分币不剩的图乾,正准备加入三和大神队伍,却突然被博物馆系统绑定了。什么?博物馆是空的?只有公厕大?还真就是公厕改的?这不是侮辱人嘛!狗屁系统,滚粗!什么,可以将文物碎片恢复成完整状态,那不是要发财了么?系统不,爸爸!你不要离开我啊!分币不剩,被博物馆系统...
一条鱼?一只狐狸?一个阿飘?外加一位魔族!徒儿啊!你是一个人都不给为师收啊?!!扶山子额头青筋突跳,扭头看向自己的开山大弟子,只见他的大弟子躺在躺椅上,蒲扇轻轻摇动,好不快哉,悠然道师父,这话徒儿不爱听,不爱听啊!怎么没给你收人,那不就是随即手中蒲扇往远方一指,扶山子顺势看去,只觉吾命休矣,那可是人族修士...
关于夜少夫人马甲震惊全球大佬们眼中的景希是个乖孩子!徒孙眼中的景希我家师祖就一个字,癫!下属眼中的景希呵呵哒!。第五夜眼中的景希宝宝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只能宠着。景希所以他们的看法一点都不重要,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