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情僧录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第1页)

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由于历史上字、号玉峰和梅溪的人太多,所以对“吴玉峰”和“东鲁孔梅溪”的考证也很多。有人认为“吴玉峰”是《清史列传》中康熙四十三年去世的吴雯,字天章、号玉峰。还有人认为“玉峰”是指康熙二十五年的江苏巡抚赵士麟,字玉峰。更有学者认为江苏昆山又名“玉峰”,所以那些江南吴地的诗文才俊,在特定意义之下皆可被称为吴“玉峰”。

而对于“东鲁孔梅溪”,有考证其为孔子第六十九代孙孔继涵的,也有考证其为清代文人李渔的,还有考证其为戏曲家孔尚任的等,其实,这些考证的缘由无非从“吴”、“玉峰”、“东鲁”、“孔”以及“梅溪”等这几个词而联想到一些相关人物才形成的,应该说都没有什么令人特别信服的凭证,有的甚至连时间点都对不上。

还有一种观点,因为古时的文学作品里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人们对”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这句话理解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断句。如果我们将“吴玉峰”三个字看作一个人名,那么按照这种理解而形成的断句便是“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意思是“书传至吴玉峰手里,其将书名定为《红楼梦》”。如果我们不把“吴玉峰”三个字看作人名而是将它断开来读,即形成这样的断句:“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在这里,“吴”是指吴地,包括现在的浙江、江苏南部及安徽东南部一带。“玉峰”则是“欲封”的谐音,就是“欲将封杀”之意。那么按照这种断句来解释这句话,就应该是“此书传至吴地,欲被封杀,便将其题名为《红楼梦》”。

后面“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一句中的“孔梅溪”就同样有可能也不是一个人名。“孔梅溪”这里应是“恐没惜”的谐音,这本书恐怕没有人珍惜,于是,这句话便可以理解为“山东文人担心不能引起人们对这部书的重视和珍惜,遂将其题名为《风月宝鉴》”。

改了书名就能躲过封杀,就能引起人们的珍惜,我看不一定吧!所以,我还是以《红楼梦》文本和一些重要的批语为主来解读。对应“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的有一条眉批,【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这一句话是批书人在告诉我们,他看到《石头记》这部“新”作时,就想起“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不但想起了这本旧书,还想到了相关的人,雪芹之弟棠村为旧书写了序!如今棠村都死了,时光流水,物换人非,批书人“睹新怀旧,故仍因之”。“故仍因之”四个字,在没有更好的解释前,只能理解为“因此沿用了《风月宝鉴》这个书名”。也就是说,“余睹新怀旧”,所以才将雪芹的新作定名为《风月宝鉴》。那么,“余”就是我的意思,我又是谁?《红楼梦》文本里明白地写着,“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因此,我认为,甲戌本上这条有相当地位的批语,批书人应该叫梅溪。

把书再往后翻,到第十三回,就真有了一条署名“梅溪”的眉批。这条批语是针对“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而写的:“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梅溪。”此批语甲戌本、庚辰本皆有。古人写笔记作批语,落款时留名、字而省略姓,是再常见不过的了。由批语内容可知,梅溪不但确有其人,而且与雪芹的关系非同一般,就是文本里的“孔梅溪”,那么反推过去,“吴玉峰”也是个姓吴名玉峰的人,“孔梅溪”批语里的雪芹也在文本中也出现了姓。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一句文本是说曹雪芹多次修改、增删过《红楼梦》,他把《石头记》进行过整理,分出了章回,编纂了目录,又起了个新名字叫《金陵十二钗》。同时,这一句文本也进一步想强调曹雪芹不是原作者。这一句后有一条重要的批语。

【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式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批书人说,如果雪芹仅仅是《石头记》的整理者,那么从开头读到现在的这一大段引子又是谁写的呢?可见作者太狡猾了,套路太深。往下读,文本中含糊其辞的地方还有不少,这正是画画时,故意烟云模糊的地方,读者们可千万别上作者的当,才是巨眼英雄啊!

“烟云模糊”,不光是作者不愿意表明真实身份,也是作者的写作手法之一,后文中有很多,在此我先举一个例子。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是容量丰富的一回,文笔精彩、亮点纷呈。文本这样描写“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两旁有一幅长联,写道是: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亦衍圣公所书。”后边还有两块匾额,两幅对联,则“俱是御笔”,是皇帝写的。能给贾府宗祠写匾、对联还跟皇帝所写的并列,“衍圣公孔继宗”可不一般啊!

“衍圣公”是爵位,是封建社会对孔子嫡派后裔的封号。孔子死后,后世王朝对孔子不断追封,成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的后裔也倍受眷顾和优待。战国封文信君,秦改封文通君,西汉封关内侯,东汉封褒成侯,隋封绍圣侯。唐玄宗时,封孔子三十五代后裔孔璲之为世袭文宣公,已经是公侯伯子男里顶尖的公爵了。宋仁宗至和二年改授孔子四十六代孔宗愿为衍圣公,从此经历宋、金、元、明、清,到1935年,国民党政府改封末代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衍圣公封号持续八百余年。

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只是一朝一代的显赫大贵族。惟有孔子后裔凭借孔子一代宗师的地位,得以世代相承。《红楼梦》中,贾府为“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由“天下文官之首,历代帝王之师”的衍圣公来题写家族宗祠匾联也就相当有面子了。而且,文本中说“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玉堂殿和金马门都是汉代未央宫的附属建筑,是学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场所,玉堂金马就演变成了翰林院的雅称,由孔子后裔题匾联也正符合了贾家所炫耀的诗礼之家、书香门第。

《红楼梦》里的“衍圣公”是真的,可“孔继宗”假的,这就叫“烟云模糊”。孔子后裔排行辈分特别严格,明太祖朱元璋赐孔氏五十六代以下10个字,用来排辈,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因避讳该为衍)”。清乾隆五年,又续“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0个字。这里面就有“继”字。道光十九年,再续了“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10辈。直到现在孔氏族人大多仍然严格按照行辈取名,比如孔尚任、孔庆东、孔繁森、孔祥熙、孔令辉。

按照辈分,“孔继宗”,如果是真的,他应为孔子第六十九代嫡孙,真实历史上,第六十九代衍圣公情况很特殊。孔子第六十九代嫡孙叫孔继濩(hu),字体和,号纯斋,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二十三岁英年早逝,他的衍圣公爵位是死后追赠的。孔继濩的父亲是六十八代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铎因患足疾不便行走,于雍正九年(1731年)直接将爵位袭让给了孙子,也就是孔继濩的儿子孔广棨(qi)。很显然,“衍圣公孔继宗”是作者的虚构。

衍圣公的袭封、朝拜、婚娶、丧葬等重要事情都须经皇帝批准,是震动朝野的大事。对衍圣公府的这些史实,《红楼梦》作者这样的一代文豪必定是了然于胸的。为表现贾家的地位,“请”一位衍圣公到《红楼梦》里来给宗祠题联是不奇怪的。同时,这也成为一个时间坐标,“烟云模糊处”隐隐约约有个半真半假的“衍圣公孔继宗”,侧面反映出了《红楼梦》成书的大体年代。虚构一位不存在的衍圣公也不至于让人对号入座,犯了孔圣人“天下第一家”的忌讳。

另外,作者说《红楼梦》本是“假语村言”,书中在朝代、官职、服装、用品、饮食习惯等等方面“烟云模糊”、朦胧虚掩,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无形中增加了阅读的趣味,仔细读一本《红楼梦》相当于温习了好多本书,这也是《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作者不但给《红楼梦》起了个新名字叫《金陵十二钗》。

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甲戌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

注意批书人说这是作者写的第一首标题诗,大家耳熟能详,我不再多作解释。前面读过的第一首诗,“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是批书人作的诗。

【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关于这一段批语,各种解读五花八门,还有认为批语是假的,我说一下我的看法,前几句都好理解,“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意思是,我常常想能不能去青埂峰问问补天石后面没写完的故事,只是我不知道哪是去青埂峰的路,又遇不到“癞头和尚”指点,无奈!感慨!惆怅!这样一本奇书未能完成。现在只希望造物主能再孕育出芹和脂砚斋,一位负责构思、撰写,一位负责誊抄、点评,对于这么一部不朽的作品来说是多么的幸运啊!我们二人也能心满意足的去另一个世界了。如今,芹,先我而去,我也快眼泪流干而死,怎么到九泉之下见他呢?我不争气,书没完成,眼泪也不争气,没办法,甲午八月泪笔。

就这样吧,以待高明。

回到文本,最后一句,【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看来甲戌年是在甲午年之前,那是脂砚斋第二次负责誊抄点评的时候,用了作者起的“本名”,就是《石头记》这个名字。作者如此小心,用了好几个书名,多次强调“大旨谈情”,“毫不干涉时世”,批书人也多次点出“甄士隐贾雨村”,“烟云模糊”主要还是怕“文字狱”,

文字狱一般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事儿,不光发生在中国,相邻的朝鲜、日本也有类似事件发生。文字狱的起因都是知识分子的文章犯了统治者的忌讳。

文字狱在我国历史上多次发生,例如司马迁写《史记》,写汉高帝刘邦的时候,可以说是秉笔直书,把刘邦的发家史和一些阴暗面做了忠实的记录,我以前做历史视频的时候跟大家讨论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作为参考。

但是司马迁写汉武帝刘彻的时候,就用了很多曲笔。尽管这样小心,《史记》也没敢在汉武帝时期公之于众,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受过宫刑,死里逃生。在《报任安书》里,他说的很清楚,忍辱负重苟且活着也是为了能完成《史记》,汉武帝时期不敢公开,已经不是担心自己性命那么简单了,主要是怕呕心沥血完成的《史记》被禁或者被篡改。

西塞狼烟  雪落杨柳枝  血色汉末  影视世界从四合院开始  超级生物工厂  妖魔战神  诡异修仙:我杀诡异肝熟练度  从恋综开始恋爱  掠杀黎明  快穿:疯批女配在火葬场虐疯了  大婚当天被抄家?我搬空侯府手撕赘婿  我妈妈是年代文娇软知青  神御  变成幼龙被小洋哥煮,全国追捧  只想当作曲家的我成了歌王  混在四合院里  镇守天牢三十载:出关陆地剑仙  我成为了怪谈少女的心灵导师  家族修仙:开局白送仙器  年少有为  

热门小说推荐
小可怜无家可归,霍总抱回家宠

小可怜无家可归,霍总抱回家宠

关于小可怜无家可归,霍总抱回家宠江城第一豪门少爷霍倾州身高权重,手腕常年戴着一串佛珠,做事雷厉风行,唯独感情上空白一片,被外界传闻不近女色,性取向有问题。霍家长辈为此急得团团转,甚至去庙里为他疯狂求姻缘。这一求,竟真的求来了霍家的少夫人!这位霍少夫人从小无人疼爱,却被霍家宠上了天。外人纷纷揣测两人只不过是奉子成婚,等霍家继承人生下来后,迟早要将她一脚踢飞,她就是一个工具人。周柠心生委屈,表示冤枉,分明是霍倾州死皮赖脸地缠着她要去领证结婚。就在大家等着看笑话时,霍倾州当着大家的面,将腕上的佛珠拿下来,放在周柠手上给她把玩,轻声哄着她。宝贝乖,这样心里有没有好受一些?众人惊呆,常年高深莫测的禁欲佛子竟然为了一个女人跌下神坛!佛珠摘下来的那一刻,豪门佛子也有了软肋。...

平凡女孩霸总爱

平凡女孩霸总爱

关于平凡女孩霸总爱小型广告公司的设计助理,梦想成为优秀设计师的李悠然遇上公司新上任的创意总监,神秘富豪在青梅竹马间应该如何选择呢?...

封神:七彩锦鲤,微末崛起

封神:七彩锦鲤,微末崛起

关于封神七彩锦鲤,微末崛起夏渊穿越洪荒,成了一只七彩锦鲤。实力弱小的他艰难求生,直至觉醒吞噬系统。通天好徒儿,多吃点...

路人,但是全员白月光

路人,但是全员白月光

本文又名金妙因为创业失败,穿越到了看过的一本团宠文里,成为了男主家…分家的二姐?一个纯纯路人甲的角色。分家异常混乱,亲妈早逝,亲爹玩消失,家里大大小小七个弟弟妹妹,唯一的亲哥还双腿残疾。金妙OK,这个家只能靠我了。本想一路当路人逆袭创业重操旧业,远离剧情,却没想一个接一个多出了十五个未婚夫,送钱又送人地阻止她创业...

穿越贫困县女县令

穿越贫困县女县令

关于穿越贫困县女县令(女强,基建,爽文,无系统,稳定更新)楚辞身为21世纪理科博士,一朝穿越到龙腾王朝。刚来就遭受楚家大变,被右相陷害,一朝从京城贵女变成接替父辈官职的小小县令。松阳县。县丞安比槐见过大人。松阳县百姓终于有人管我们了!楚辞握着拳头,总有一日她会回京报仇。在松阳县先挖水渠,造水车,制肥料。接着因地制宜,在河里人工养殖河蚌珍珠。珍珠批量出世,松阳县从无人问津在一起,一跃成为龙腾王朝炙手可热的地方。房价一度可以和京城媲美。你想把我埋没,却不知我是颗种子。(一切剧情按照人物性格来走,作者只不过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而已,至于有没有CP,要看后期楚辞自己的意愿)...

一吻定情:冷少的傲娇妻

一吻定情:冷少的傲娇妻

关于一吻定情冷少的傲娇妻柳家大小姐柳倾颜,商业奇才,却因一次意外与李家二少爷李逸尘结下梁子。李逸尘,看似逗比,实则腹黑,对柳倾颜展开了一系列的报复。然而,在相处过程中,两人逐渐发现彼此的真心,最终携手战胜困难,收获幸福。...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