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264 楚王启安葬 二更合一300w营养液(第1页)

李牧最后还是被朱襄逼着读了一段。朱襄见好就收,没有逼李牧读完。兔子逼急了也会跳脚。把李牧逼急了,李牧肯定抛下他去其他城池了。他还需要李牧帮忙震慑楚国贵族,可不能让李牧跑了。朱襄来到楚王启灵堂的时候,离楚王启自刎已经快到两月。楚王启死时秋老虎的余威尚在。久久不下葬,楚王启的尸身都散发出了腐败的臭味。灵堂里蝇虫环绕,甚是狼狈。朱襄一身素衣来到楚王启灵堂时,灵堂里还在吵架。有卿大夫希望按照楚王启的遗言下葬,但楚国大部分宗室都希望楚王启葬到他君父的陵中。卿大夫认为,楚王启继位时日尚短,没有给自己修陵墓。身为楚王,却陪葬先王墓中,实在是规格太低了。楚王启本就属意与春申君同葬。秦王又敬佩楚王启和春申君,愿意给这对君臣修建祠堂。这不比陪葬更好?楚王启舍生取义,理应获得更好的祭祀!楚国宗室则认为,熊启既然是楚王,那就该葬在楚王的陵墓中。既然自己没有,身为儿子,他葬在君父的墓中又怎么了?这是孝顺。再说了,秦王想给楚王启建祠堂祭祀,也可以建在这里嘛。至于楚王启自己的意愿,他不是说无颜见祖先才不葬在王陵吗?我们宗室一致决定,他这个末代楚王当得很好,可以葬!两方吵得厉害,连朱襄进来都没发觉。他们也不认识朱襄,没发现这个衣着朴素的中年人身份高贵。朱襄默默听着,心里明白了楚国宗室不肯让楚王启北上安葬的原因。这根源,还是出在白公那。白公一把火烧了楚王祖陵。楚国宗室惶惶不安,担心楚国国灭,秦人又来一次。他们不是想要楚王启安葬在迁都后的楚王陵墓中,而是希望秦王给楚王启承诺的“祠堂”能建造在楚王陵墓中,这样他们就不用担心历代楚王陵墓被毁。可以说,他们的心是好的。他们还说可以退一步,让春申君迁灵到楚王元的陵墓中陪葬。正好春申君和楚王元也是一对老君臣。但朱襄哂笑。这些人未免太异想天开了些。为了保住楚国先王陵墓,他们想把春申君和楚王启都陪葬楚王元的陵墓中。也不想想秦王为何会给这两人修建祠堂。“我听闻昔日楚国世卿贵族向来不把楚王放在眼里,为了射杀武吴起,连楚王的遗体都能侮辱。我本以为那是不得已为之。今日一见,原来不是不得已,而是常态。”朱襄朗声一言,让灵堂争执戛然而止。他们愤怒地看向那个胆敢侮辱他们的人。他们不认识朱襄,但认出了朱襄身侧做护卫状的李牧,顿时骂人的话哽在喉咙中,犹豫着要不要骂出来。朱襄没有理睬这群人的愤怒。他走到楚王启的棺木旁,先躬身请楚王启原谅,然后命令人打开棺木。棺木一打开,恶臭扑面而来。楚王启的尸体没有经过多少防腐,已经生出了蛆虫。朱襄神色平稳,只是眼神中出现了一丝恍惚。他想到了好友魏无忌。恶臭涌出时,灵堂中众楚国卿大夫皆以袖捂鼻,不住干呕。李牧习惯了战场的恶臭,淡然道:“我将楚王启的尸身交予你们,以为你们会厚待自己的君王。没想到你们居然对自己的君王如此轻慢。”“秦王有令,送楚王归葬。”朱襄拿出秦王的令牌,没有与那些人争辩,直接下令,“阻拦者,杀。”秦王政其实还没下令,但朱襄拿出秦王赐予的令牌,就算是秦王亲自下的命令。楚国宗室立刻不满地喧闹。朱襄冷笑:“我说了,阻拦者杀。若是你们真想阻拦……”朱襄伸手问护卫要剑,将拔|出的剑丢在地上。“既然不畏死,那何不以死争取?”朱襄道,“说不准多死几人,我就能上奏秦王,让秦王改变主意。”灵堂皆寂然。朱襄早从李牧这里听闻楚王启尸身腐朽,来拜祭的时候就带了处理遗体的匠人。他命令匠人重新为楚王启整理仪容,涂抹防腐的香油和香料,然后重新装进另一个棺木中。在离开时,有楚国卿大夫犹豫了一会儿,上前拦住。他们作揖道:“请让我等为大王抬棺。”朱襄冷漠的眼神稍缓:“楚国还是有义士在。春申君若在天有灵,见到此幕,大概心里会好过一些。”“你是谁!”楚国宗室想阻挡,但不敢以死阻挡。见到秦国来使如此无礼蛮横,他们只能愤怒地用语气和表情控诉。朱襄回头扫了那些一给他们死亡威胁,立刻就软弱的楚国宗室。“春申君友,朱襄。”朱襄淡淡道,不再理睬灵堂蚊蝇,头也不回地离去。灵堂中愕然,然后哗然。有人骂朱襄果然一介庶人,不懂礼仪;有人感慨原来是朱襄公,不愧是朱襄公;还有人后悔为何自己不去抬棺,没有给朱襄公留下好印象。现在的秦王是朱襄的外甥,谁都知道讨好了朱襄,就相当于讨好了秦王。“我去去就回。”朱襄将楚王启的棺木放上马车后,对李牧道。李牧道:“我和你同去。”朱襄疑惑:“楚国不是还不安稳吗?”李牧道:“一些扫尾而已,蒙恬他们自己能解决。”正因为楚国还不安稳,项燕还没死,李牧不放心朱襄。打仗之事,朱襄很有自知之明,向来不会多过问。李牧如此决定,他就与李牧同行北上了。虽然春申君遗孀深深厌恶楚王一脉,但有他当说客,楚王启也确实与春申君交情颇深,应当能说服她。何况建祠堂供奉这个好处,春申君的家人应该还是想要的。朱襄离开时,李牧就让秦军在楚国各地传话。楚王启以死殉楚国、救楚人,楚国宗室却轻慢楚王启的遗体。楚王启死后两月不下葬,尸身都腐烂了。春申君之友朱襄公得知此事,特意从秦国赶来。朱襄公进灵堂时,灵堂上蚊蝇环绕,一片乌烟瘴气。朱襄公震怒,以刀剑逼迫楚国宗室放行,才带楚王启尸身北上安葬,入土为安。何其辱也!朱襄对李牧道:“虽然是实话,怎么听起来怪怪的。”李牧道:“既然是实话,为何怪异?”朱襄挠挠头:“也是,反正是实话实说。”在这件事传出去后,李牧又加了一个更详细的版本。秦王想要给楚王启和春申君建君臣祠堂祭拜,以表彰楚国也有贤臣明君,警醒后世君王。楚国宗室却说楚王启并非正常继位,不堪被拜祭,只能陪葬先王陵墓,甚至连棺木规格都还不如寻常陪葬重臣,更不如之前的楚废王。项燕得知此事时,他身边的人都在疑惑是不是秦国故意抹黑那群人。他却冷笑道:“秦国强大,楚国宗室不过案上鱼肉,秦国何必为他们多费心思?依我了解,这是他们做得出来的事。”说完,他将碗中酒一饮而尽,眼泪纵横:“当初我不也是如此?无论立下多大功劳,那些芈姓贵族又何曾瞧得起我?他们当然也瞧不起我迎回来的楚王。”项燕下令,不可骚扰带着楚王启北上的朱襄公的队伍。而后,他得知李牧居然亲自护送楚王启的棺木,又失声痛哭了一场。连敌人都尊敬楚王启,楚国贵族却不尊重楚王启。他又想到被秦军护送的春申君,想起在两军阵前自缢的信陵君,更加悲从心来。项燕不由恍惚。亡六国者真的是秦国吗?就算没有秦国,这样的六国,难道真的还能存活下去吗?项燕对于反秦一事,终于心生动摇。不过他就算不动摇,也已经面临末路了。李牧将楚王启尸身被楚国宗室侮辱的消息传遍楚国之后,楚人皆愤怒。因朱襄曾经护送春申君离开,所以他的名声已经在楚国平民中传扬。春申君原本的封地就在淮北。朱襄此次送楚王启北上,再次通过了春申君原本封地。仍旧自认为是春申君封邑之民的楚人再次见到了朱襄公,再次披上粗麻衣,与朱襄公同行。送行队伍浩浩荡荡,哭声震天。楚人这才为末代楚王好好地哭了一场灵。有楚国士人作歌,将楚王启尸身被侮辱一事,与当年春申君被逼自刎一事相呼应。他们痛哭,苍天啊苍天,如果你有眼的话,一定会降灾于现在的楚国吧。朱襄听后,心头一梗。他忙对送灵队伍中传唱此歌谣的楚人道:“楚国朝堂上的庸碌无道,上天怎能降灾于你们?平民何辜!”但朱襄的话有些太超出这个时代人的理解了,他们还是继续唱。朱襄不由扶额。李牧哭笑不得:“他们只是抒发心中不满,又不是真的想要被降祸。”朱襄道:“假如呢?坏事很容易念着念着就来了。我还希望楚地明年丰收呢。”李牧失笑不已。朱襄总是不喜欢神鬼一事,常斥责“迷信”。但朱襄有时候比其他人更迷信。这天灾,哪是念着念着就能念来的?那老天也太经不住念了。朱襄连连摇头。他这哪是迷信,是真的担心。去年黄河大水,虽然今年无事,但谁知道明年如何?从夏同在位时的水灾旱灾起,华夏天气很明显进入了波动期。风调雨顺只是间门隔,极端气候波动说不定还会持续很多年。朱襄隐约记得,西汉建国时,华夏的气候处于稳定期。希望快点到这个稳定期,希望现在已经到了这个稳定期,唉。朱襄满心忧愁无人理解,连秦王政看到朱襄书信中的烦恼,也嗤笑舅父杞人忧天。楚国虽然还有零星反抗,但楚王启都死了,秦国已经算是统一天下了。秦王政准备祭天,称秦始皇。不过典仪还需要准备一下,各地重臣也需要给时间门回来参加他的登基大典。天下已定,不需要急躁。秦王政让朝堂准备一年,在后年正月初二登基为秦始皇。那时正好是他寿辰,就当给自己祝寿了。秦王政写了一连串的名字,连远在蜀地的李冰和远在南郡的蒙武都必须回咸阳。照顾过他的长辈,怎么能不来看他登基成为秦始皇?秦王政还特意去曾大父、大父、阿父陵墓前各住了一晚,专门通知他们自己要当秦始皇了。“阿父啊阿父,我终于可以给你上谥号了。”秦王政拍拍自家阿父陵墓前的石雕。张良站在秦王政身后,满心嫌弃。谁家国君祭拜祖陵的时候是嬴政你这样?你也太不懂礼貌了。就你这样,还自称荀子教出来的学生?真是给荀子抹黑。荀子倒是没意见。祭拜先祖,那是登基大典前需要做的事。现在秦王政只是到长辈墓前说说寻常话,不需要太过繁文缛节。先王也不会怪罪秦王政。荀子的身体越发虚弱,瞌睡的时间门越来越长。虽然他没有病痛,但人老了,精神不济,骨头疏松,哪里都不舒服。不过他还是撑着亲自为秦王政筹办登基大典,并将之后秦王政想要去各地封禅的大典都准备好。秦王政登基成为秦始皇后,会巡游一次天下,封禅各地神灵。这是秦昭襄王时期就想做的事,荀子已经准备了十几年的事。现在秦国终于统一了天下,荀子终于能把压了十几年的事完成了。如朱襄所想,有秦王诏令,又有朱襄劝说,春申君的家人同意将春申君起灵,与楚王启葬在一起。春申君遗孀面如冰霜,虽然知道这对良人更好,但心里仍旧郁郁。毕竟楚王启和春申君同葬,她就不能与良人同葬了。罢了罢了,不和良人同葬,与儿子同葬吧。李牧把朱襄送到目的地后,就匆匆返回楚国。朱襄留了下来,亲自督造祠堂和陵墓。春申君和楚王启没有多少陪葬品,祠堂也不需要修得多富丽堂皇,所以冬季休耕的时间门,就足以完成工程。待祠堂建好时,附近许多士人来拜祭,其中不乏秦人。据说还有其他士人正从远方赶来。这是秦王钦点的君臣典范,值得现在士人和后世士人来拜祭……并许愿。朱襄看着祠堂中的松树上系着许愿布条,和池塘中的钱币,半晌无语。难道在树上绑许愿条,或者在池塘里丢钱币许愿,也是祖先刻在血脉里的事?什么祖先啊,别什么都往血脉里刻行不行!朱襄扶额,叮嘱道:“记得每天都派人去捞钱币,就当是维护祠堂的费用了。”春申君的遗孀住在了祠堂中,亲自管理祠堂。她听到朱襄如此说,板了好几日的脸终于露出了笑容:“就依朱襄公所言。”朱襄道:“还有,该和你儿子写封信了。现在楚国已灭,他已经可以出仕。我会把他带在身边教导。”朱襄本还想把信陵君的后人也带在身边。但他们不肯,非要为魏国守代,到曾孙辈才出仕。他便只送了一些咸阳学宫的书籍过去,并叮嘱他们,就算不出仕,也可以去咸阳学宫求学。春申君的遗孀恭敬道:“是,朱襄公。”楚国终于灭了,她扬眉吐气。活该!一想到楚国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好一点的末代楚王,连尸身都惨遭侮辱,还是朱襄公亲自去讨要楚王启的尸身,才能让其入土为安。春申君遗孀把“活该”二字念得更响亮。活该!朱襄把祠堂建好时,楚国反抗的势头越来越弱。连项燕都觉得没有多大意思。他就算抵挡,又能如何?就楚国宗室那副模样,还不如自立。可项燕最终还是恪守了楚臣的底线,想了许久,放弃了自立。他本来想学楚王启自尽,但李牧派人问他要不要和家人见一面。项燕叹了口气。就算他想随楚王启而去,也还是要再见家人一面再说。现在的项燕没有朱襄原本历史中项燕那么洒脱。原本历史中的项燕虽然自己在军中,但他的家人族人都被安排妥当,所以他可以放心殉楚。但现在的项燕,族人早早被秦人掠去,剩余家人也在项城城破的时候被俘虏。他实在是放心不下。李牧给他递了台阶,他便降了。不过项燕已经心死。他只是暂时活着。等他确认了家人和族人的安全后,与家人和族人告别后,还是会随楚王启而去。即使他和楚王启或许没多少君臣名分,大部分时候都在针锋相对。李牧也知道项燕不会为他所用,只是找个由头让他晚点死而已。先殉一个楚王,又殉一个楚将,楚人可能就会对楚国又萌生过多感情,让秦国不好治理这一片土地了。何况楚王启大概也不是很希望项燕去陪他。楚国反抗的势头随着项燕投降彻底结束。楚国宗室和楚国大部分卿大夫都被押送去了咸阳城,等待秦王政的处置。咸阳学宫诸多学子背着包袱来到楚国为吏,教导楚人学习秦律。楚国宗室和卿大夫一离开,大部分田地都归于秦国。秦王政奖赏完此战有功的秦军后,还剩下小部分土地,按照秦律分给当地楚人耕种。楚国庶人没想到秦国不仅没有没收他们可怜的为数不多的自耕田,还给他们分田,对楚国的想念立刻减少。朱襄回到楚国的时候,已经可以开展春耕了。然后,朱襄头疼的事应验——今年又出现极端气候。今年的冬天特别漫长,一直到了四月都还有寒冻,房陵(今湖北)一线都普降大雪。这别说春苗了,连人都冻死不知道多少。正好楚国各地传唱“楚人这样对待春申君和楚王启,一定会有天灾报应”的歌谣,这下子楚人认为他们真遭遇报应了。楚国文化与中原文化不同,在七国中最重鬼神和巫术。楚人见到鬼神真的惩罚他们,一个个惶恐不安,完全不敢去救灾和自救,只知道磕头求老天开眼。甚至有人自埋或者埋家中小孩于雪中,给鬼神送祭品。朱襄忙于救灾,迷信的楚人不仅不配合,还给他添乱。李牧都劝他别干了,让这群楚人自生自灭吧。不自救者,不需救。朱襄叹了口气,让李牧派人搭建了一个高高的祭坛,上祭坛做法。对于迷信的平民,只能用迷信攻之。他之前在云梦泽做了一次伐山破庙,现在再来一次。朱襄先做法质问老天,说要斩祸害楚人的鬼神,然后带兵去拔除各地淫祠。每次天灾,各种千奇百怪的小宗教团体就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骗钱的骗命的层出不穷。还有不少盗匪打着鬼□□号敛财抓丁掳掠妇人,占山结寨为王。朱襄再次亲自领兵,山中也好,水中也好,把这些盗匪一一揪出来砍头,说这是在杀祸神的“降灵”。李牧本想代替,被朱襄拒绝。“我在民间门有过讨伐鬼□□号,所以由我去做,他们士气才最低。”朱襄道,“我替你剿匪,你替我抚民。我俩都去剿匪了,谁抚民?”李牧无奈,只得暂时卸下武将身份,与朱襄交换官职。朱襄跑遍江淮平原,讨伐打着鬼神旗号的匪患时,他就负责楚地的救灾和春耕补种工作。李牧有治理一国之能,换个身份干活也很利索。蔺贽写信来笑话李牧,说李牧这是暂代楚国令尹,也算是当了一次相国了。李牧回信鄙视之。寒冻灾害是全国范围内的,秦地也有遭灾。不过秦地本来就偏北,应对寒冻灾害的经验比已经温暖了很多年的江淮平原丰富许多,再加上没有鬼神之说蛊惑平民,救灾补种都很积极,所以受灾情况比楚人好一些。再者秦国去年丰收了一次,大部分秦人家中有较多余粮,棉布又已经普及,所以他们冻死饿死的人,比南边的楚人还稍少一些,给秦王政减少了一些压力。其他五国之地也丰收了一次,勉强能够自给自足。南秦的粮和布,就只需要供应楚地了。秦国君臣在刚天下一统时,就感到了头疼。原本许多秦国大臣在秦国天下一统后踌躇满志,纷纷上书秦王继续南征北伐,建立不世之功。他们还有许多新奇想法,比如让秦王在各地修行宫修驰道之类,大兴土木,彰显秦国威严。都没有仗打了,这可不该浪起来?秦王政把这些人的上书一一压下。待开春寒冻灾害时,寒流不仅冻死了农人地里的苗,也冻死了秦国朝堂那颗浮躁的心。他们终于冷静下来。此时秦王政才将朱襄请求休养生息的上书递给他们传阅。朱襄根据历史经验,在上书中写了秦国统一天下,幅员突然辽阔后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打天下很不容易,治理天下更是困难。秦国的“统一”,现在才走了第一步。“诸卿,共勉。”秦王政深深地叹了口气。他灭掉楚国时,心情是雀跃的。但他快当秦始皇了,心情立刻就沉重起来。在梦中,他已经当过一次秦始皇了。很不顺利。这一次,他能当好秦始皇吗?嬴政不确定。他做事向来自信,唯独此事上不敢自信。梦境中秦国的未来是二世而亡,哪怕现在太子是扶苏,他也不敢奢望太多。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扶苏更不可能做到。秦国要想长治久安,国政必须在他手中理顺。曾大父、大父和阿父一代一代克制自己的野心,将秦国稳稳地交到他手中,他必须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老政啊,你说朕能做好吗?”青年嬴政坐在略微苍老的嬴政对面,露出他在朱襄面前也不会出现的踌躇不安。他呆坐许久,离开了摇摇欲坠的梦境房间门。略微苍老的嬴政睁开眼,也是幽幽一叹。:,,.

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穿书之女配人傻钱多  让你算命,你跑去抓通缉犯  唐嫣然陈万里全文免费阅读  失忆后误认死对头为道侣  逢秋  饲养人外女友后,带球跑了  乱rua毛茸茸是要做人家老婆的  抛弃竹马三年后我逃不掉了  包拯历险记  婚后热恋  谁说Alpha不能倒插门  恋爱只有我和越前在谈  冥帝的青梅抱枕她又逃了  结婚对象他诡计多端  玄学大佬的原配夫人之路  拿下电竞冠军后我去开机甲了  可爱侵略性研究报告  [综英美]身为总裁秘书的我  你再说我一句试试  

热门小说推荐
我在北宋乡下教书糊口

我在北宋乡下教书糊口

小护士方霖铃(原名温小北)逛街时得到一只穿越神器,可以在任意时代来回穿越四次。不穿白不穿,于是她穿了。时间北宋。地点一条破船。身份一落魄诗人的侄女,还是大龄剩女。举目四望,身边只有一个中风的舅舅,一个哭哭啼啼的舅妈,一个四岁奶娃子,一只空空的钱袋。霖铃这开局有点难搞…为了捞米,霖铃只好拿着舅舅名片去他笔友开的书院里应聘,登上讲坛当一名诗赋课教习。上班第一天,霖铃在心中发誓等我赚够一个月工资立马跑路,谁都别想拦我!上班一个月,霖铃等我打脸完那个装逼老男人同事以后立马辞职,谁都别想拦我!!上班二个月,霖铃等我降服班里那个官二代刺头以后立马辞职,打车都不用单位报销!!!上班三个月,霖铃班上有人生病厌学,等我回现代搞点抗生素小零食给他们以后立马跑路,谁拦我我骂他全家!!!!上班四个月,已经痊愈的舅舅拄着拐杖来到书院,一眼看到松树底下站着一个俊俏少年,正带领一群小鲜肉背唐诗三百首。舅舅颤颤巍巍地过去铃啊,咱啥时候回家…霖铃这个…那个…(挠头)魔蝎小说...

美人主播的烦恼,粘人大哥怎么甩

美人主播的烦恼,粘人大哥怎么甩

关于美人主播的烦恼,粘人大哥怎么甩桃夭作为桃花仙子被困在花界,意外跟姻缘镜绑定穿越到小世界中,为了完成小世界契约原主的心愿,桃夭开始成为一名女主播从此桃夭成为直播平台男女主播羡慕嫉妒恨的对象。桃夭的爱情大队们常驻直播间,被榜上大哥大姐们宠上了天,事事有着落,句句有回应...

失业办老年大学,我成叔姨心头爱

失业办老年大学,我成叔姨心头爱

林晴岚中了一亿大奖,绑定了老年大学系统。  这里的学生比老师都大,该有的一样不差。  模特队广场舞电竞班,更有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还有特色的课程如何科学的应对婆媳关系如何正确对待隔...

四合院:开局成为保卫科干事!

四合院:开局成为保卫科干事!

穿越到了四合院的世界开局父母双亡,还带着一个拖油瓶妹妹!不对,好像我才是那个拖油瓶!!!面对满院禽兽,郝建设丝毫不惧!我有一座超级菜市场,我怕谁?盛世白莲秦淮如妖孽我一眼就看出你不是人!道德绑架易中海身败名裂社死了解一下。四合院战神傻柱特种兵王分分钟把你揍趴下!倚老卖老聋老太太都是千年的狐狸谁怕谁!脚底流脓...

曹操:我为女儿种地打天下

曹操:我为女儿种地打天下

关于曹操我为女儿种地打天下农学研究生曹穗刚刚熬完毕业论文猝醒后睁眼就看到一个满眼爱惜的妇人,在床上休养了大半年后终于下地,得知了她的阿父在外讨伐黄巾。黄巾?好有时代特征的名词,曹穗满心悲愤,三国有什么好穿的?天灾人祸buff叠满,她好不容易熬完研究生毕业,辛辛苦苦一朝回到解放前。好不容易下床的曹穗承受不住打击又晕了。好不容易醒来,听闻在外讨伐的阿父被除授济南相要归家了,曹穗差点再次昏过去。济南相?她居然穿成曹孟德的女儿?穿成曹孟德和原配丁氏的女儿,缓过神来的曹穗意识到,只要她不作死,妥妥人生赢家。曹操离开前眼看活不了的女儿归家后居然能下地玩泥巴,阿姊脸上也没有死气了,哪怕女儿瞧着依旧是个不健康的黄毛小丫头,但曹孟德依旧视若心尖。就是,爱女每次遇到他眼馋的人才,都会冒出来一句此人与我有缘,每每都要从爱女手里抢夺人才。投靠曹操的文臣武将面临着甜蜜的烦恼,主公和主公之女太爱他们怎么办?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穗亲眼目睹何谓民生之艰后,叹了口气,爬起来又一头栽到田里干起老本行。我爱种田,种田爱我。曹穗阿父,别想着退休,快点把地盘打下来给我种地!...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